0

记录生活‖ 为人父母之多么痛的领悟

2025.01.25 | 默不许 | 99次围观

640 (7)_副本.jpg

春节临近,出门在外求学或是工作的孩子们就要回家了。

我儿子此刻也在归家的路上。

前几天他忽然问: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请问你先听哪个。

我说我就想听好消息。

他:不,你必须先听坏消息。

这种对话从他上小学就开始了,所以你看熊孩子他无论长多高了多大岁数有女朋友了他在我面前还是那个欠欠的熊孩子。

我只好先听他说完坏消息。一贯报喜不报忧的人能有什么可怕的坏消息。

好消息真的令我激动开心,他和女朋友一起回来过春节了(其实是已经注册但是尚未举行婚礼的女朋友)。

他问我你欢迎不欢迎,不等回答又说反正我已经买好机票了。

嘿嘿小子,看见你这么任性不由分说地往家跑,为娘我甚是欣慰。

欢聚时刻,如何避免小老头小老太们与子女之间上演"第一天喜、第二天烦、第三天吵"的事件发生?我的体会就是:不要把TA当自己的小孩。

为人父母一场,我好像最需要学会的不是如何养育子女,而是如何接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接受他们与我们不同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我曾经费尽心力、很努力地说服自己学会“否定之否定”的逻辑:

首先否定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孩子服从你,怎么证明你是唯一正确的。

如果我们的正确性是不被证实的,凭什么孩子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如果我们求证了正确性,甚至证明了唯一性,那么作为独立个体,孩子能不能有选择的自由——纵使前途多荆棘,人家就想亲自体会被生活磕碰的痛苦,喜欢青头紫脸的残破美,行不行。

然后再追加一问:如果这个任性的“残破美”回到身边,我们又怎能不痛心疾首地拥抱、满怀深情地爱TA呢?

这种自我诘问,常常是刚问了第一个问题我就否定了自己:我既没法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更没有公式求证“我的正确且唯一性”。

所以,让孩子做他自己,是我与我家熊孩子之间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情感较量之后收获最大的领悟。

多么痛的领悟。

多么幸运的领悟。

也是多么有效的领悟。

以上,是我的自勉。

以及,与我一样为人父母者共勉。


版权声明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